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 健康教育 >> 浏览文章
【健康科普】身体里的“筛子”漏了?肾内科医生陪你聊聊蛋白尿这件事!
时间:2025年11月19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肾脏是个“智能筛子”
肾脏的任务是过滤血液,把身体需要的好东西(比如蛋白质、血细胞)留在血液里,把废物和多余的水分筛出去,变成尿液,就像一个非常精密的“智能筛子”。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血透室主治医师涂强介绍,一个健康的肾脏,筛网孔眼非常细密,能把蛋白质这种“精面粉”牢牢挡住,一点都不会漏到尿里。所以,正常人尿里蛋白非常非常少,查不出来。
蛋白尿就是“筛子”漏了!
当这个“智能筛子”因为各种原因坏了、破了,孔眼变大了,问题就会随之而来。血液里的蛋白质(主要是“白蛋白”,就像最细的“精面粉”)就会从破洞里漏出去,混进尿液里。就形成了蛋白尿。
怎么发现“筛子”漏了?两个重要信号!
怎么发现“筛子”漏了?两个重要信号!
泡沫尿(像啤酒沫):尿里漏出的蛋白质会让尿液表面张力增高,产生一层细密、小小的泡沫,而且久久不散,就像倒啤酒时产生的泡沫
一样。
注意: 正常人有一部分也有泡沫尿,不是有泡沫就一定是蛋白尿!但如果泡沫总是很多、不易消失,一定要警惕,需要去医院做尿常规查一查最放心。
身体浮肿:蛋白质从尿里大量丢失,血液里的蛋白质就少了。血液像“磁铁”一样能把水吸住,现在“磁力”不够了,水就会跑到身体的组织间隙里,造成浮肿。
典型表现:早晨起床眼皮肿,下午或晚上脚踝、小腿肿,用手一按一个坑。
特别提醒: 很多早期的蛋白尿一点症状都没有,不疼不痒。所以不能只靠感觉,定期体检非常重要!
“筛子”为什么会破?常见以下几种原因
涂强介绍,“筛子”本身坏了(原发性):比如“IgA肾病”“膜性肾病”等,就是肾脏自己生病了。
全身性问题带累的(继发性):这是更常见的原因。
糖尿病:长期高血糖像“糖水”一样泡着筛子,把它泡坏了。这是导致肾衰的第一大原因。
高血压:长期压力过大,把筛子给“压”坏了。
其他:像红斑狼疮、长期吃某些止痛药等,也可能损伤肾脏。
医生怎么判断严不严重?
涂强建议,先做尿常规:看报告单上“尿蛋白”后面是几个“+”。有“+”号就要重视。
再做精确检查:
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把一天全部的尿都收集起来,测里面到底有多少克蛋白。这是判断严重程度的“金标准”。
查尿蛋白/肌酐比值:随便一次尿就能估算出24小时尿蛋白量,非常方便。
必要时做肾穿刺:如果蛋白量比较多,医生为了看清“筛子”到底破成什么样了,是哪种类型的破洞,可能会建议做肾穿刺。这是制定精准治疗方案的关键。
“筛子”破了怎么修?(治疗)
涂强指出,治疗的核心目标在于:堵住漏洞,减少蛋白漏出,保护肾功能!
对因治疗(治本):
糖尿病引起的?严格控制血糖。
高血压引起的?必须降压达标。
生活方式(基础):
涂强建议管住嘴:关键是“低盐”!吃盐多会加重水肿和高血压。蛋白质要听医生的,吃“优质蛋白”(鸡蛋、牛奶、瘦肉),但量要控制。
稳住体重,戒烟限酒。
核心药物(王牌):
“普利”或“沙坦”类药:这是降蛋白的“王牌军”。它们不仅能降压,更能直接给肾脏“减压”,把筛网的破洞缩小,神奇地减少蛋白漏出。即使血压不高,医生也常会用。
“列净”类药:这是降糖药,但后来发现它对无论有没有糖尿病的肾病患者,都有强大的降蛋白和护肾作用,现在已成为护肾“新星”。
激素/免疫抑制剂:如果“筛子”是被免疫系统攻击破的,就需要用这些“强力部队”来压制免疫,修复损伤。
给您几句大实话(忠告)
涂强提醒:
别信偏方:很多偏方成分不明,可能含肾毒性,反而会加速肾衰竭,雪上加霜!
坚持复查:看肾病像跑马拉松,不是看一次病、吃一次药就能好的。必须定期复查,让医生根据情况调整方案。
保持乐观:绝大多数蛋白尿通过规范治疗,都能得到很好控制,完全可以正常生活工作。怕的就是不管不顾,拖到严重。
温馨提示:发现蛋白尿,就是肾脏这个“智能筛子”在向您求救。别忽视,别恐慌,找肾内科医生,把它当成一个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病,科学对待,是保护肾脏最好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