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 健康教育 >> 浏览文章
分清“消炎止痛药”:家庭用药指南,避开这些误区
时间:2025年11月14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日常生活中,“消炎止痛药”是家庭药箱的常备品,但不少人对这类药物的认知和使用存在偏差——比如把头孢、阿莫西林当成“消炎药”随意服用,混淆布洛芬、阿司匹林的适用场景,甚至在疼痛加剧时自行加量、叠加用药。这些看似常见的操作,实则可能引发胃出血、肝损伤及细菌耐药等健康隐患。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李斌,结合临床常见问题,为大家解读“消炎止痛药”的核心知识,帮大家理清用药思路,安全应对日常疼痛与炎症。
先搞懂:“消炎止痛药”的概念
李斌介绍,大众说的“消炎止痛药”其实是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这才是真正缓解炎症和疼痛的药物。它们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前列腺素会引发红肿、疼痛、发烧),缓解“疼痛+炎症”或退烧,不管炎症由细菌、病毒还是损伤引起,比如头痛、关节痛、痛经、感冒高烧(38.5℃以上)都适用。而像头孢呋辛、阿莫西林这类抗菌药物,常被误称为“消炎药”,实则是“细菌杀手”。它们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抑制细菌繁殖,仅对细菌性感染有效,比如细菌性咽炎(喉咙痛伴化脓)、化脓性扁桃体炎、尿路感染;对病毒感染(感冒、流感)、物理损伤(扭伤红肿)引起的炎症无效,也不能止痛退烧,盲目使用会破坏肠道菌群,增加细菌耐药风险。
家庭区分很简单,有“疼痛+炎症”或发烧,不确定细菌感染时,优先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明确细菌感染(化脓、医生诊断)时,才用抗菌药物(如无青霉素、头孢过敏史),用药及停药后7天禁酒,避免双硫仑样反应(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
避开误区+安全用药:这些关键要记牢
日常用药中,感冒发烧、痛经、关节痛是易误服场景,盲目用药可能掩盖病情或加重器官负担。
李斌表示,感冒发烧时,一发烧就吃布洛芬和头孢不对。普通感冒、流感引发的高烧(38.5℃以上)伴头痛、肌肉酸痛,可用布洛芬;低烧(38.5℃以下)优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额头、腋窝);有严重肝肾不全、活动性胃溃疡者,禁用非甾体抗炎药。明确细菌性感染(如化脓性扁桃体炎),可用头孢,止痛退烧可搭配布洛芬(两药间隔1~2小时服),二者作用不冲突。
痛经时,原发性痛经(无病变,仅子宫痉挛)用布洛芬效果明确,能缓解子宫收缩痛;继发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引起),光吃止痛药只能临时止痛,需先治疗原发病。有胃溃疡、胃出血病史者禁用布洛芬,孕妇、哺乳期女性需遵医嘱,避免影响胎儿或婴儿。
关节痛时,非感染性炎症(骨关节炎、扭伤红肿)引发的痛,可用布洛芬缓解;伴化脓、发烧可能是细菌性关节炎,可用头孢控制感染,不能只靠止痛药;痛风急性发作期,布洛芬可临时缓解,但需搭配降尿酸药(如秋水仙碱),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会升高血尿酸,加重痛风症状。
还有易忽略的误区,头痛就吃止痛药可能掩盖高血压危象、脑出血,建议先测血压,持续剧痛需就医;牙痛用布洛芬只能临时止痛,根源在牙科治疗(如根管治疗),牙龈化脓时需配合抗菌药物;布洛芬和阿司匹林别叠加吃,会加重肠胃黏膜刺激,增加胃出血风险,同一时间只能服用一种非甾体抗炎药。
李斌强调,几类特殊人群用药需警惕,肾功能不全者(禁用/慎用非甾体抗炎药,这类药会伤肾,优先选对乙酰氨基酚,每日不超过2g防肝损伤);凝血功能异常者(如服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用非甾体抗炎药易出血,优先选对乙酰氨基酚,不影响凝血);儿童(12岁以下禁用阿司匹林,可能引发“瑞氏综合征”损伤肝脑,优先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3岁以下遵医嘱);老年人(65岁以上肠胃、肝肾功能衰退,用非甾体抗炎药风险高,需减量,优先对乙酰氨基酚);药物过敏者(对一种非甾体抗炎药过敏可能交叉过敏,轻度痛用热敷、冷敷,中重度需医生开非同类药)。
普通成人正确用法:布洛芬(0.3g/片)每次1片,每12小时1次,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超过3天,饭后用温水送服减轻肠胃刺激;对乙酰氨基酚(0.5g/片)每次1片,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超过3天,别和含酒精饮料、复方感冒药(部分含此成分)同服;阿司匹林(0.5g/片)止痛每次1-2片,每日最多3片,连服不超过3天,儿童、孕妇、出血倾向者禁用。
用药还需记住三原则:按说明书最低剂量吃,不自行加量;同一时间只吃一种止痛药,换药间隔4小时以上;止痛退烧超3天无效、炎症超5天不缓解,及时就医查病因。
家庭储存与应急:别用过期药,误服早就医
李斌提醒,药品过期后绝对不能用,有效成分分解致药效差,可能延误症状缓解(如高烧不退);成分变质会增加肠胃刺激,出现恶心、胃痛,对乙酰氨基酚过期可能产生有毒物伤肝;开封未密封的药(尤其混悬液、糖浆),过期可能滋生细菌,服用后易引发肠胃感染。
家庭储存注意多数药(片剂、胶囊)密封放25℃以下干燥处,别放厨房(高温潮湿)、卫生间(潮)、窗台(晒);混悬液、凝胶剂别冷冻,防止成分分层失效;药物包装避光(如棕色瓶、铝箔板),开封后及时盖紧,不换透明瓶;与抗生素、感冒药分开放,贴标签写清用法,放高处防儿童误服(甜味糖浆易被当饮料);每3-6个月清理药箱,过期药品按社区回收渠道处理,别随意丢弃。
误服后出现剧烈胃痛、呕吐带血或黑便(胃出血信号);皮疹、喉咙紧、呼吸困难(过敏反应,严重可休克);皮肤眼白发黄、尿色深、尿量少(肝肾损伤);牙龈出血不止、严重头晕这些症状需立即就医,儿童、孕妇误服,无论有无症状,都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风险。
就医前带药盒或剩余药物,说清药名、服用剂量(如“吃了2片0.3g布洛芬”)、时间、是否空腹;讲清症状出现时间(如“服药1小时后胃痛”)、表现、已采取的措施(如“喝了温水”);告知年龄、病史(如“有胃溃疡”),孕妇说孕周,儿童说体重,帮助医生快速判断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