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 健康教育 >> 浏览文章

【健康科普】秋风起,哮喘扰?这份秋季防护指南请收好

时间:2025年10月31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入秋后,不少人一出门接触花粉、冷空气,就开始咳嗽、胸闷,甚至呼吸时带着“喉鸣音”,这大概率是秋季过敏性哮喘在作祟。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张玲玲介绍,作为季节性高发的呼吸道问题,它的发作并非毫无规律,只要找准诱因、用对应对方法,就能有效减少不适,轻松度过这个敏感季。
 
【健康科普】秋风起,哮喘扰?这份秋季防护指南请收好
 
  揪出秋季“致敏元凶”,读懂哮喘独特信号
 
  秋季之所以成为过敏性哮喘的“重灾区”,张玲玲表示,首先是花粉“作乱”,蒿草、豚草、藜科植物等秋季杂草进入盛花期,它们的花粉颗粒细、重量轻,能随着秋风飘到几公里外,敏感人群吸入后,直接刺激气道引发过敏反应,是最主要的“致敏元凶”。其次是冷空气,秋季气温骤降、早晚温差大,冷空气接触呼吸道黏膜后,会让气道平滑肌收缩、痉挛,进而诱发胸闷、喘息。还有霉菌“隐身搞破坏”,潮湿的秋天气候,让衣柜角落、空调滤网、地毯缝隙里的霉菌大量滋生,孢子随空气扩散,吸入后也会触发气道过敏,成为哮喘发作的隐形推手。
 
  很多人会把哮喘咳嗽和普通咳嗽混淆,其实两者区别很明显。秋季过敏性哮喘的症状,往往和接触花粉、冷空气直接相关,发作前常先有鼻痒、打喷嚏等过敏表现,接着出现喘息——呼气时能听到清晰的喉鸣音,还会伴随胸闷,而且这些症状在夜间、清晨会更严重。普通咳嗽则不同,大多伴有白痰或黄痰,而哮喘咳嗽以“干咳”为主,持续时间常超过2周,遇到过敏原、冷空气会明显加重;更关键的是,普通咳嗽一般不会出现喘息或胸闷,一旦有这两个症状,就要警惕是哮喘发作了。
 
  从日常防护到急救,全方位护住气道
 
  张玲玲介绍,应对秋季过敏性哮喘,提前预防是关键,生活里的细节防护要做到位。在家时,每周用55℃以上的热水洗床单、被套,高温能彻底清除尘螨;每月拆洗一次空调滤网,避免霉菌附着;用除湿机把室内湿度控制在40%~60%,潮湿是霉菌的温床,控制好湿度能从源头减少其滋生。外出时要避开花粉高峰时段,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花粉浓度最高,尽量减少出门;必须外出的话,一定要戴N95口罩,过滤花粉的效果比普通口罩好很多;回家后第一时间换衣服、洗脸、漱口,彻底清除身上沾染的花粉,避免带入室内。另外,家里别铺地毯、少放毛绒玩具,这类物品容易藏尘螨;对宠物皮屑过敏的人,也要让宠物少进卧室,从细节上切断过敏原接触。
 
  张玲玲特别提醒,有哮喘病史的人,秋季用药调整和急救准备不能马虎。建议提前1-2周到医院复诊,在医生指导下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或白三烯调节剂(如孟鲁司特钠),增强气道抗炎能力;就算夏季没发作,秋季也不能自行停药,要按医嘱维持“最低有效剂量”的控制药物,防止气道炎症反弹。外出时随身携带急救包,其中至少应包含两样物品:一是能快速缓解症状的缓解类药物吸入器(如沙丁胺醇),用于急性发作时;二是写有本人姓名、哮喘病史、常用药物及紧急联系人电话的急救信息卡,以备突发情况下他人能够及时施救或联系。使用吸入器需掌握正确步骤:先取下盖子,将药物摇匀至少10秒;头部微仰,用嘴唇紧紧包住吸嘴;在开始深吸气的同时按下药罐;吸气后屏住呼吸5~10秒,再缓慢呼气。这样才能确保药物充分沉积于气道,发挥最佳效果。
 
  饮食、运动、作息的调理,也能辅助减少哮喘发作。饮食上避开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远离已知过敏的食材,可适当吃梨、百合等润肺食物;运动选室内瑜伽、太极拳等温和项目,别在花粉多或寒冷时户外锻炼,强度要循序渐进,别过度劳累;作息保持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充足的睡眠能提高免疫力,帮助气道更好地抵御刺激。
 
  担心长期用药有副作用的话,记住“规范用药+定期监测”是关键。优先选择吸入治疗(如ICS联合LABA),药物直接作用气道,全身副作用少;定期复诊,让医生根据病情调整调药,力求以“最低有效剂量”控制症状;用完吸入器及时漱口,能减少声音嘶哑、口腔念珠菌感染等问题。也可以试试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训练,或多吃富含维生素C、E和ω-3脂肪酸的食物辅助调理,但要注意,这些都不能替代药物治疗,病情变化一定要及时就医。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