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 健康教育 >> 浏览文章

健康科普:国庆、中秋将至,这份健康饮食锦囊请收好

时间:2025年09月30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国庆、中秋假期,亲友相聚少不了推杯换盏、大快朵颐。但一顿顿丰盛的大餐过后,消化不良、肠胃不适、血糖波动等问题也容易找上门来。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董凯峰提醒,想要在享受节日美食的同时,守住肠胃健康、避免身体负担,其实只需掌握一些科学的饮食技巧。
 

健康科普:国庆、中秋将至,这份健康饮食锦囊请收好
 
  应对饮食过量:警惕隐形风险,快速缓解不适
   
  家庭聚餐时,很容易因为热闹的氛围不知不觉吃多,除了常见的腹胀、反酸,短期饮食过量还可能暗藏不少健康风险。董凯峰提醒,其中最危险的是急性胰腺炎,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搭配大量饮酒,会刺激胰腺分泌过多胰液,一旦排出不畅就可能“消化”胰腺自身,引发剧烈腹痛、恶心呕吐等急症,需立即就医;有胆结石的人群,过量高脂饮食会促使胆囊剧烈收缩,可能诱发急性胆囊炎,出现右上腹疼痛;即使是健康人,饱餐后血液集中到消化系统,会让心脏供血相对减少,还可能导致血糖急剧波动,带来疲劳困倦感,长期或频繁过量还会损伤消化道黏膜。
   
  若只是轻微的餐后不适,也有简单方法能快速缓解。首先要立即停止进食,包括甜品和水果,然后在家附近缓慢散步15~20分钟,温和的运动能促进胃肠蠕动,切忌剧烈活动;如果有烧心、反酸的情况,饭后不要马上躺下或窝在沙发里,保持上半身直立坐姿,或把床头垫高15-20厘米,减少胃酸反流;也可以喝一小杯温开水稀释胃酸,或适量饮用薄荷茶、生姜茶缓解胃肠痉挛;还能仰卧屈膝,将手掌搓热后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轻揉腹部5-10分钟,帮助排气。若不适症状较重,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胃动力药、抗酸药或消化酶补充剂,但这需作为最后手段谨慎使用。
 
  平衡饮食节奏:拒绝紊乱伤害,智慧享受美食
   
  董凯峰介绍,假期里,熬夜吃夜宵、早午餐合并吃的情况很常见,这种饮食紊乱对肠胃伤害不小。早上不吃饭,胃酸会长期停留在空胃中刺激胃黏膜,引发反酸、烧心,胆囊里的胆汁也无法按时排出,长期可能增加胆结石风险;而夜间本是肠胃休息的时间,吃夜宵会强迫肠胃“加班”,加重消化负担,不仅影响睡眠,还可能诱发胃食管反流。
   
  其实完全避免聚餐和美食既不现实也没必要,关键在于“管理”而非“禁止”。餐前半小时,可以吃一小杯酸奶、一根香蕉或一小把坚果,提前增加饱腹感,避免因过度饥饿而暴饮暴食;餐前喝一杯温水,既能滋润肠胃,也能占据部分胃容量;吃饭时尝试调整顺序,先喝清汤、再吃蔬菜、接着吃鱼虾、鸡肉等优质蛋白,最后吃米饭、面条等主食,用膳食纤维先打底,还能帮助平稳餐后血糖。同时要记住细嚼慢咽,只要感到“可吃可不吃”,就果断放下筷子,吃到七分饱即可,餐后也不要立刻坐下或躺下,散步15~30分钟就是最简单的促消化方式。
 
  面对火锅、烧烤、甜饮料等节日常见美食,董凯峰表示也能通过科学搭配兼顾口腹之欲与营养均衡。可以遵循“80/20法则”,一餐中80%的食物选择蔬菜、优质蛋白等相对健康的品类,剩下20%留给自己最想吃的高热量美食;进食时依然坚持“先液体后固体,先蔬菜后蛋白,最后主食”的顺序,比如吃火锅前先喝一小碗清汤,吃烧烤时先吃大量烤蔬菜,再适量吃烤肉,最后少来点主食,这样能有效避免一开始就摄入过多高油高脂食物,既满足了食欲,又减少了身体负担。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