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院妇科:以爱为舟,护航高龄患者的康复之路
在市三院妇科病房的日常诊疗中,一位特殊患者的身影,始终牵动着整个护理团队的心弦。
81岁的杨奶奶因尿道肉阜需接受手术治疗,却面临着无人陪护的困境——身边没有一位家属陪伴左右。更令人揪心的是,老人左眼患有白内障,右眼因青光眼已几近失明,在模糊不清的世界里,每一步行动都藏着难以言说的无助。但从她踏入病房的那一刻起,妇科护理团队便以爱为舟、以心为桨,悄然为她撑起了一片充满温暖与安全感的康复天地。
入院那天,杨奶奶双手微微颤抖,摸索着走进病区,迟缓的脚步里满是对陌生环境的忐忑,浑浊的眼眸中写满不安。正在病区巡视的责任护士小程敏锐地察觉到老人的窘迫,立刻快步上前,轻轻握住老人枯瘦且微凉的手:“杨奶奶,您别担心,从今天起,您有任何需要,我们护理团队都会在您身边,一直陪着您康复。”话音落下,小程小心翼翼地搀扶着杨奶奶,放慢脚步走遍病房的每一个角落,耐心讲解着生活细节:“您看,床头这个红色按钮是呼叫铃,只要按一下,我们几秒钟就能到您身边;卫生间墙面上装了防滑扶手,起身时抓着它,既稳当又安全。”考虑到老人视力不便,小程还特意将纸巾、水杯、常用药品等物品,一一摆放在老人伸手可及的床头柜左侧,用细致的举动,让这间原本冰冷的病房瞬间有了“家”的温度。
术前检查阶段,小程更是寸步不离地守在杨奶奶身边。从血常规、尿常规等基础检查,到与手术相关的专项评估,每一项检查的注意事项、准备流程,小程都掰开揉碎了讲解,直到看到杨奶奶轻轻点头说“明白了”,才放心地带她前往检查室。可即便准备充分,一想到即将到来的手术,杨奶奶还是忍不住心慌,常常独自坐在床边叹气,手指无意识地攥着被角。每当这时,无论是责任护士小程,还是值班的其他护士,只要手头工作告一段落,都会第一时间来到杨奶奶床边,拉着她的手聊家常:从“您年轻时候最喜欢吃什么菜”,到“咱们病区之前有位85岁的爷爷,和您情况差不多,手术特别顺利,现在已经能自己散步了”,用生活化的话语和真实的康复案例,一点点化解老人心中的恐惧。“奶奶,您身体底子这么好,手术肯定能顺利完成,我们所有人都会在手术室外面等着您出来!”一句句真诚的安慰,像一股股暖流涌入老人心底,让她渐渐卸下焦虑,对手术多了几分信心。
手术当天,医护人员配合得格外默契,每一个步骤都精准而轻柔,整个过程十分顺利。当杨奶奶被送回病房时,护士们早已根据她的情况,量身制定了详细的护理方案。由于没有家属照料,从日常吃饭、喝水,到按时用药、伤口护理,全由护理团队一手包办。她们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给老人擦身、翻身,陪她说话解闷。康复阶段,护士们还手把手教她做简单的肢体活动,“奶奶,慢慢来,先抬抬胳膊,再试试抬腿,每天多活动一点点,恢复得就快些。”在护士们的耐心鼓励下,杨奶奶从最初的不敢动,到后来能自己慢慢坐起身,再到出院前能扶着栏杆缓慢行走,身体一天比一天好。
出院那天,杨奶奶紧紧拉着护士们的手,浑浊的眼睛里闪着泪光,声音哽咽却带着真切的感激:“谢谢你们啊,孩子们!这段时间,你们比我的亲人还要亲!”
对于杨奶奶这样高龄且无家属陪伴的患者而言,护理早已超越了“打针换药”的基础操作,更承载着心灵的慰藉与情感的陪伴。市三院妇科护理团队用日复一日的耐心、细致与关爱,让老人在病痛中感受到了温暖与力量,顺利渡过了康复难关。而这份“被患者需要”的价值,这份“用爱点亮他人希望”的瞬间,正是护理工作最动人的意义,也是支撑着医护人员始终坚守、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文:胡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