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 健康教育 >> 浏览文章

全国爱牙日——“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

时间:2025年09月22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2025年9月20日,我们迎来了第37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的主题再次坚定了“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的核心理念,并提出了一个极具针对性的副主题:“减糖控体重 护牙促健康”。口腔,作为人体消化系统的“第一站”,其健康状态与全身健康紧密相连。世界卫生组织早已将口腔健康列为人体健康的十大标准之一,而“减糖控体重”则是连接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键纽带。
 

全国爱牙日——“口腔健康  全身健康”

  一、科学膳食,促进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

  科学膳食对于口腔健康和全身健康至关重要。口腔疾病与肥胖、糖尿病等许多慢性病存在共同的危险因素,过量摄入高糖、高脂、高盐、低纤维的食物,不仅会引发这些慢性病,还会和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紧密相连。建立科学的膳食模式,能助力牙齿生长发育,预防龋病、牙周病及牙酸蚀症等口腔常见病,也有助于预防肥胖以及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

  二、学会鉴别糖类,认识游离糖

  我们要学会鉴别糖类,认识游离糖。糖分为非游离糖和游离糖,非游离糖是天然存在于新鲜水果中的果糖、奶类中的乳糖及谷薯类中的淀粉;游离糖则是在食品生产、制备、加工中添加的蔗糖、葡萄糖等,或者存在于纯果汁、浓缩果汁及蜂蜜中的糖。虽然糖是人体所需营养素之一,但必须控制摄糖总量,过量摄入游离糖会增加患龋及肥胖的风险。

  三、限制游离糖的摄入,科学管理体重

  限制游离糖的摄入,对科学管理体重和口腔健康都意义重大。糖分是口腔细菌的“最爱”。当我们摄入含糖食物或饮料后,口腔中的变形链球菌等致病菌会迅速分解糖分,产生大量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会持续侵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牙釉质一旦受损便无法再生。初期,牙齿表面会出现脱矿现象,形成肉眼可见的白垩色斑点;若不及时干预,酸性物质会进一步破坏牙本质,形成龋洞。此时,患者会在进食冷热酸甜食物时感到牙齿敏感,若龋坏深入牙髓,还会引发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正常饮食和生活质量。数据显示,我国儿童乳牙龋患率超过70%,成人恒牙龋患率也接近60%,其中糖分摄入过多是首要诱因。

  除了龋坏,糖分摄入过多还会间接加重牙周病。高糖饮食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而肥胖会引发身体慢性炎症反应,降低机体免疫力。口腔作为机体的一部分,免疫力下降会使牙周组织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袭。同时,口腔内细菌代谢糖分产生的有害物质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出血,形成牙龈炎。若炎症持续发展,会破坏牙周膜、牙槽骨等牙周支持组织,使牙齿松动、移位,最终可能导致牙齿脱落。研究表明,牙周病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的风险也会显著升高,因为口腔中的致病菌及其毒素可通过血液循环扩散至全身,引发其他器官的病变。通常说的“减糖”就是减少游离糖的摄入,含糖饮料、糖果和加工零食是游离糖的主要来源。建议每日摄入游离糖不超过50克,最好低于25克,2岁以前儿童要避免摄入游离糖。而且在限制游离糖摄入量的前提下,减少摄入频率,不仅有利于口腔健康,能降低龋坏、牙周病发生的概率,也有利于预防和控制儿童、成人超重与肥胖。

  四、减少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

  减少酸性食物和饮料的摄入也很关键。pH值反映酸碱度,牙釉质脱矿的临界pH值为5.5。口腔中的细菌分解游离糖会产生酸性物质,导致口腔pH值降到5.5以下,直接腐蚀、破坏牙齿,进而引发牙酸蚀症和龋病。所以,喝含糖饮料或酸性饮料时建议使用吸管,减少饮料与牙齿接触的时间,防止牙酸蚀症和龋病发生;进食后应尽快漱口,去除口腔食物残渣,缓冲口腔酸性环境。

  五、彻底口腔清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

  彻底的口腔清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是促进口腔健康的基础。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牙菌斑是导致龋病和牙周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除了科学膳食、限糖减酸外,清除牙菌斑也必不可少。刷牙是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最有效的方法,我们要学会有效刷牙方法,使用含氟牙膏,配合使用牙线、牙间隙刷、冲牙器等辅助工具清洁牙齿缝隙,至少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晚上刷牙更重要。餐后咀嚼无糖口香糖、使用漱口水等也可促进口腔清洁。

  六、养成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的好习惯

  另外,我们要养成定期口腔健康检查的好习惯。口腔疾病常进展缓慢,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般不易察觉。定期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有利于早发现、早治疗口腔疾病。一般人群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儿童口腔疾病进展快,建议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检查。

  口腔健康是全身健康的缩影,“减糖控体重”则是守护这一缩影的有效手段。让我们从减少一口糖开始,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用健康的口腔为全身健康赋能。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