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 健康教育 >> 浏览文章
健康科普:夏季儿童“三病”多发,儿科医生教你科学避坑
时间:2025年08月15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夏季高温多雨,儿童皮肤娇嫩、肠胃功能尚未完善,痱子、腹泻、晒伤等问题频发,让不少家长焦虑不已。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王旅兰介绍,这些常见问题只要掌握科学护理方法,避开误区,就能有效缓解不适,让孩子健康度夏。
皮肤“小麻烦”:痱子与晒伤的科学护理
夏日闷热潮湿,稍不注意孩子身上就会冒出痱子;而外出游玩时,若防晒不到位,晒伤也可能找上门。面对这两种皮肤问题,盲目处理反而会加重不适,掌握正确方法是关键。
对付痱子,“保持干爽”是关键。很多家长习惯用痱子粉或爽身露,但这类产品可能堵塞毛孔,尤其含滑石粉的痱子粉还存在吸入风险,并不推荐。日常护理中,过度清洁(频繁搓洗会破坏皮肤屏障)、给孩子穿化纤不透气衣物、涂抹油腻药膏等做法,都会加重汗腺堵塞,让痱子更严重。轻度痱子只需保持环境凉爽,用清水清洁后涂抹炉甘石洗剂即可缓解;若瘙痒明显,可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弱效激素软膏(如氢化可的松);一旦出现脓痱或感染迹象,需及时就医,可能需要抗生素药膏干预。记住,痱子是自限性问题,降温干燥比盲目用药更重要,预防重点在于避免过度包裹,保持皮肤干爽。
王旅兰提醒,晒伤的处理则要遵循“降温—修复—防晒”三步法。孩子晒伤后,第一时间需用凉水浸湿毛巾冷敷或流动清水冲洗(避免冰敷,以防加重损伤),帮助皮肤降温镇静。随后选择无酒精、无香料的芦荟胶、医用凡士林或儿童专用保湿霜(含神经酰胺成分更佳)进行保湿修复,远离含酒精、香精的护肤品或油性药膏。家长要格外注意避开“偏方陷阱”:涂牙膏(含刺激成分)、抹醋或柠檬汁(酸性灼伤皮肤)、敷生土豆片等方法,可能引发过敏或加重损伤,绝对不可取。晒伤后脱皮时,不要强行撕拉,可湿敷软化后轻轻剪除,同时加强保湿,并严格做好防晒(优先物理遮挡)至少3-6个月。儿童皮肤娇嫩,晒伤可能增加未来皮肤癌风险,日常外出务必提前做好防晒措施,预防永远比治疗更重要。
肠胃“小考验”:夏季腹泻的家庭护理要点
“夏季细菌繁殖快,食物易变质,儿童消化系统脆弱,腹泻成了常见的问题”。王旅兰提醒,应对腹泻,防脱水和科学饮食是核心,盲目禁食或乱用药反而会影响恢复。
判断孩子是否脱水是首要任务,若出现尿量减少、眼窝凹陷、嘴唇干裂、精神萎靡等症状,需立即进行补液。家庭补液首选口服补液盐(ORS),需按说明书精准配比,切勿自行加糖或稀释,喂服时遵循“小口多次”原则,每次5~10ml,避免引发呕吐。6个月以下婴儿可交替喂母乳和补液盐;若没有补液盐,可用加少量盐的米汤搭配稀释的苹果汁替代,但要避免喂纯水(无法补充电解质)或运动饮料(糖分过高可能加重腹泻)。
饮食方面,“腹泻时要禁食”是常见误区,此时孩子更需要营养支持。可以继续喂母乳,或选择米汤、稀粥、软面条等易消化食物;苹果泥(含果胶)、蒸熟的胡萝卜和土豆(补充电解质)也有助于恢复。而牛奶、乳制品(可能加重腹泻)、高糖食物(果汁、糖果)、高纤维食物(全麦面包、芹菜)以及油腻辛辣食物,则需暂时避免。若孩子出现血便、持续高烧或脱水严重的情况,需立即就医,不可拖延。
夏季儿童护理,避开“经验主义”误区,用科学方法应对常见问题,既能缓解孩子不适,也能减少家长焦虑。遇到严重症状时,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才能让孩子在夏日里健康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