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 健康教育 >> 浏览文章

游泳后耳朵疼?千万别硬扛!

时间:2025年07月28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夏日炎炎,泳池成了不少人消暑解热的好去处。但最近,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却迎来了一波特殊的患者——他们大多刚从泳池出来没多久,就被耳朵疼缠上了。有的是游泳当天就疼得坐不住,有的过了几天才开始隐隐作痛,疼起来轻则影响吃饭睡觉,重则让人直跺脚。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朱晴月提醒,游泳后耳痛不是小问题,背后可能藏着外耳道炎、中耳炎等隐患,可不能硬扛着。

游泳后耳朵疼?千万别硬扛!
 
  游泳后耳痛,常见“元凶”有哪些?
 
  游泳后耳痛看似常见,实则可能是不同问题在“作祟”。
 
  朱晴月解释,外耳道炎是最常见的原因。游泳时外耳道进水,耳道皮肤被水泡得变软,原本的角质层保护作用被破坏,加上泳池水中的细菌趁机入侵,就容易引发感染。尤其是平时爱掏耳朵的人,耳道皮肤可能已经有微小破损或红肿,游泳后感染的概率会更高,疼痛往往会随着炎症加重而越来越明显。
 
  中耳炎也可能找上门。游泳时不小心呛水,带菌的水会通过鼻咽部与中耳腔之间的“通道”(咽鼓管)溜进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如果本身有鼓膜穿孔,池水还会直接穿过穿孔处进入中耳,感染风险更高,疼痛往往来得又急又猛。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是耵聍栓塞。有些人耳道里有不少耳垢(耵聍),平时没什么感觉,可游泳时进水后,耳垢会吸水膨胀,像个小塞子一样压迫耳道,就会让人觉得耳朵胀痛,小朋友因为耳道较窄,这种情况更为常见。
 
  如何分清“小不适”和“真炎症”?
 
  “游泳后耳朵偶尔有点闷堵,很多人会以为只是进水了,但如果症状持续,就得警惕是不是疾病信号。”朱晴月说道。
 
  普通的耳朵不适通常很短暂,可能只有几秒到几分钟,感觉耳道里像有水,有点闷或轻微发痒,轻轻拉一下耳廓、动动下巴,不适感就会缓解甚至消失,基本不疼或只有一点点不舒服。
 
  但如果是外耳道炎,症状就明显得多:最突出的是持续性耳痛,而且会越来越严重,尤其碰到耳廓、咀嚼东西时,疼痛会猛地加剧;早期可能会觉得耳道发痒,之后会变得红肿,甚至感觉耳道变窄、堵得慌;还可能流出透明、淡黄色甚至带脓的分泌物,有时还有异味;严重时会影响听力,耳周的淋巴结可能肿起来,碰着就疼,极少数人还会发烧。
 
  关键的区分点是:如果耳朵进水后的不舒服超过12~24小时,还伴有明显疼痛、流脓或听力下降,很可能是外耳道炎,这时一定要及时就医,顺便排除中耳炎的可能。
 
  做好这几点,让耳朵安心“避暑”
 
游泳后耳朵疼?千万别硬扛!
 
  想要游泳时避免耳朵出问题,提前预防和事后护理都很重要,尤其是容易“中招”的人群更要注意。
 
  哪些人更容易被盯上呢?朱晴月解释,比如耳道天生狭窄或有畸形的人、糖尿病患者(感染后难愈合)、有湿疹或银屑病(皮肤屏障弱)的人,以及频繁掏耳朵、常戴助听器或耳机的人,这些人群游泳时更要做好防护。
 
  预防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选水质达标的泳池,别在水里泡太久;游泳前别掏耳朵,耳垢其实是天然的“防护盾”,容易不适的人可以戴上硅胶防水耳塞;游完后及时把耳内积水排出来,比如侧头让水流走,或用纸巾拧成细条轻轻吸干水分,也能用吹风机低温档在离耳朵20厘米处吹干(别用太热的风)。另外,千万别自己乱掏耳朵,有耳垢堵塞找医生处理更安全;如果鼓膜有穿孔,最好先修补好再去游泳。
 
  万一真的出现不适,轻度症状可以保持耳道干燥,在医生指导下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疼得厉害时吃点布洛芬缓解;但如果症状严重,比如疼得厉害、流脓,一定要赶紧去医院,可能需要用抗生素滴耳液或口服药,真菌感染还要用专用的抗真菌药。
 
  朱晴月提醒,还要避开这些误区:别用棉签掏耳朵,反而会把耳垢推得更深或划伤皮肤;耳朵进水光跳一跳不够,耳道弯曲的人要配合侧头;高浓度酒精会刺激耳道,别乱用;就算不疼也别忽视,慢性外耳道炎可能只痒或脱皮,拖着不治容易反复。
 
  夏天游泳本是开心事,别让耳朵疼扫了兴。记住这些要点,既能安心享受清凉,也能让耳朵少受罪。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