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 新闻动态 >> 浏览文章
医心向暖,科技赋能——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优秀、先进科技工作者风采
时间:2025年06月13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在景德镇市医疗领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精湛的医术、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科研的执着追求,为守护市民健康筑起坚固防线。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叶加润、郑文宏、徐玲燕和谭有莲便是其中几人,他们分别在医学影像、血液内科、护理管理和急诊护理等岗位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
影像“神探”,守护健康
叶加润自踏上医学道路,便将“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深植心中。他始终坚守职业道德,遵守医院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患者的责任与担当。
为提升专业能力,叶加润多次前往国内顶尖医院进修学习。在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中,他练就了一双能精准捕捉疾病蛛丝马迹的“火眼金睛”。在复杂的影像中,他能敏锐地发现病变,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成为患者信赖、同事认可的“影像人”。他还积极投身科研,先后发表多篇国家级论文,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为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推动了医学影像技术不断进步。
叶加润身兼数职,在多个专业协会担任重要职务,积极参与行业交流与发展。他多次获得各类荣誉,如江西省病例读片大赛奖项、江西省医学会“优秀论文奖”、景德镇市“优秀共产党员”等。他用行动诠释了基层党支部书记和科室管理者的责任与担当,为守护患者健康、推动医学影像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三十余载医路坚守,为血液病患者点亮希望
郑文宏在血液内科领域深耕三十余载,他将守护患者生命视为己任,始终奋战在与病魔斗争的最前线。
血液系统疾病复杂凶险,面对每一位患者,郑文宏都全力以赴。他深知,冰冷的诊断数据背后是患者的生命和家庭的希望。2021年底,68岁的冯明明(化名)确诊白血病且病情危急,郑文宏迅速制定治疗方案。考虑到患者家庭困难,他积极帮助申请中华慈善总会援助,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经过积极治疗,冯明明病情稳定,达到理想治疗效果。
面对罕见病和疑难病症,郑文宏带领团队刻苦钻研。面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复发难治性白血病等棘手病症,他和同事反复研究,力求找到最佳治疗方案。他不断推动科室新技术突破,看到患者重获新生,他深感欣慰。他始终认为,查房时多停留一会儿,解答时更耐心一些,就能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更多安慰和希望。他办公室的门永远为患者和家属敞开,用专业和爱心为患者驱散病魔阴霾。
二十年护理路,用爱与责任守护生命
徐玲燕从普通护士成长为大科护士长,二十年来一直奋战在临床一线。她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病人”的服务理念,用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服务态度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
护士工作平凡而琐碎,但徐玲燕始终保持对工作的热爱和敬业精神。她把患者当作亲人,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在日常工作中,她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她运用PDCA质量改善方法,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带出一支专业、有爱心的护理团队。
为提升自身能力,徐玲燕不断学习深造。2014年,她在南昌第一附属医院进修护理管理,将新理念融入工作中,培养年轻护理人员,带领科室护士参加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她在护理科研方面也成果丰硕,主持和参与多项课题研究,发表多篇国家级和省级论文。
创新引领急诊护理,科技助力生命救援
作为急诊科护士长,谭有莲深知时间就是生命。在二十余年的急诊工作中,她将临床实践与科研创新相结合,用科技手段提高急救护理效率和质量。
针对传统急救流程繁琐、效率不高的问题,谭有莲带领团队优化急诊预检分诊流程和“三大中心”接诊及抢救流程。通过精准分级和优化流程,缩短了患者接诊和抢救时间,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谭有莲关注患者需求,针对传统护理工具的不足,带领团队研发新型冰敷袋、多功能转运箱、创意皮试卡和改良输液架等,为患者提供更舒适、便捷的护理服务。
作为景德镇市护理急救专业委员会副组长,谭有莲积极开展急救知识普及活动。她带领团队走进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培训,让更多人掌握急救技能,受益人数达数千人。
多年来,谭有莲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并参与多项市级课题研究,还参与论著编写。她的创新成果和专业能力得到广泛认可,为急诊护理事业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