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三院消化内科副主任朱晓佳:“镜”益求精, 为患者“消”疾化病
朱晓佳,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从医十余年来,她兢兢业业,以饱满的热情、“镜”益求精的诊疗技术认真对待每一位病人,她始终坚持“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理念造福更多百姓,她把关爱、健康送给了患者,把青春、真诚奉献给了医疗事业。
医生是一种责任
俗语说:民以食为天,而消化却比“食”更重要,它是保障人体新陈代谢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2011年,朱晓佳在南昌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就来到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工作。
“医生不只是一份职业,更重要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病人能高兴地离开医院,就是对我工作最大的回报。”她对待病人,总是无微不至,臻于至善。有一次,科里来了一位年纪较大的患者,家庭非常贫困,身边也没有家人陪伴,朱晓佳了解到情况后,立马掏出300元放在患者手中,并在空闲时间为患者送去吃的,陪他聊天,安抚他的情绪,她真诚的态度总能给病人信心和力量。
“随叫随到”是她一直在坚守的行医准则,为方便患者咨询联系,手机常年24小时开机已成为她的生活常态,无论工作日还是休息时,只要患者和家属需要,便可以随时拨打她的电话或是通过微信问诊咨询。
致力于早癌筛查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医务人员,除了需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对待患者更需要耐心与细心。“问得仔细、听得认真、查得详细。”这几乎是来找她看病的患者,对她最多的评价。
之前有一位患者来找她看病,她细致地了解患者病史,建议患者做个无痛肠胃镜检查,检查发现长了多颗息肉,内镜下微创治疗,后病理活检报告提示有癌变的风险,但幸亏发现的早,患者愈后很好。出院时患者紧紧握着朱晓佳的手激动地连声道谢。
日常接诊中,朱晓佳说的最多的就是胃肠镜检查的重要性。她表示:“没有胃肠镜检查的体检都是流于形式!”在我国,由于很多人畏惧胃肠镜检查,发现的胃肠癌患者中,多数已进入中晚期,而早期胃肠道肿瘤的患者治愈率可高达90%,而早期胃肠道肿瘤的发现则需要胃肠镜的筛查。她建议年龄4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经常有腹痛、腹泻、便血、便秘、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慢性消化道疾病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吸烟、过度饮酒、经常吃腌制品的人群,一定要做一次胃肠镜筛查,实现胃肠癌的有效预防。
在消化内科,她坚持“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理念,造福众多百姓。每年,消化内科内肠镜筛查、治疗大约在1万例左右,为景德镇百姓消化道健康保驾护航。
用恒心服务患者
朱晓佳认为,医学是学无止境的,要始终保持一颗恒心去服务患者。
为了紧跟消化道疾病和内镜学科发展方向,与时俱进,向更深层次了解和涉猎,2013年她开始跟随科室主任杨力学习消化内镜操作,2014年又继续前往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学习,2022年再次前往上海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内镜中心进修学习。学成归来后,目前已能独立完成胃肠道早癌筛查、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结直肠息肉冷切除术、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消化道狭窄扩张术、内痔胶圈套扎术等多项新技术新疗法。
在科室主任的带领及指导下,她也逐步走上科研的道路,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世界华人消化杂志》《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杂志》《临床肝胆病杂志》等发表核心期刊及国家级论文10余篇,2023年在《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Gastroenterology》 杂志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IF4.396),主持省卫健委课题1项并已结题,景德镇市科技局课题1项已结题。目前仍有一项科研课题在美国临床研究试验中心注册在研,争取早日取得科研成果。
医路漫漫,任重道远。朱晓佳深知,一个好医生追求的是仁心仁术,是造福患者的精湛技术。即使这条路布满荆棘坎坷,但努力接近这样的追求目标,就是一个医生的修为与精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