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 新闻动态 >> 浏览文章
检验新项目|肝癌早期筛查、诊断新指标——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全市率先开展异常凝血酶原(PIVKA-II)检测
时间:2025年04月23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肝癌是全球第六大恶性肿瘤,位列癌症相关死亡原因第三位(GLOBOCAN数据)。肝细胞癌(HCC)约占原发性肝癌的90%,构成全球重大公共卫生挑战。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异常凝血酶原在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特异性升高,是肝癌早期筛查、诊断及疗效监测的重要指标。
一、项目介绍
异常凝血酶原(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Antagonism-II,PIVKA-II)是一种新型的肿瘤标志物。其检测原理是基于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状态下,肝细胞无法正常合成凝血酶原,导致异常凝血酶原在血液中积累升高。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作为市级重点实验平台在全市首先开展PIVKA-II检测,为HCC患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助力。
二、临床应用价值
1.HCC早期筛查
PIVKA-II对HCC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优于传统标志物AFP(甲胎蛋白),尤其在AFP阴性患者中检出率显著提升。与AFP、AFP-L3(甲胎蛋白异质体)联用可进一步提高HCC早期诊断率(敏感性>80%),尤其适用于肝硬化、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等高危人群的定期监测。
2. 疗效评估与预后监测
在原发性肝癌二级预防共识(2021年版)中,根据慢性肝病HCC危险分层,采用常规腹部超声及AFP、PIVKA-II检测是筛查与监测HCC发生的方法;PIVKA-II可作为小肝癌的切除术后愈后判断指标,术前PIVKA-II水平与总生存率和复发率独立相关。
3. 鉴别诊断
有效区分肝癌与良性肝病(如肝硬化、肝炎),减少误诊风险。
三、适用人群
1. 肝癌高危人群(乙肝/丙肝携带者、肝硬化患者、长期酗酒者)。
2. 疑似肝癌患者的辅助诊断。
3. 肝癌术后或靶向/介入治疗患者的随访监测。
四、检测注意事项
1. 药物影响: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可能导致假阳性,需停药后复测。
2. 生理状态:妊娠期、新生儿期或严重营养不良者可能出现生理性升高,需结合临床判断。
五、项目检测须知
1. 标本类型:血清(避免溶血、脂血)。
2. 检验报告时间:1个工作日。
3. 收费:135元。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咨询电话:0798—8433207
文稿:盛桂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