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 健康教育 >> 浏览文章

健康科普:站起来头晕眼黑?警惕体位性低血压

时间:2025年04月18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尴尬瞬间:久坐或久卧之后,猛地站起身,刹那间,眼前像是被一块大黑布遮住,漆黑一片,脑袋也一阵眩晕,整个人晃晃悠悠,连站稳都成了难题。如果你频繁经历这种情况,那可得小心了,你很可能正在被体位性低血压“盯上”。

  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华永平为大家详细解读:体位性低血压,也被称为直立性低血压,简单来说,就是人体在体位迅速发生变动时出现的一种低血压状态。
 
  判断体位性低血压的标准并不复杂。当一个人从平卧位迅速转为站立位时,如果收缩压下降超过20mmHg,或者舒张压下降超过10mmHg ,就可以判定为体位性低血压。你可别小瞧这看似不起眼的血压变化,它对大脑供血的影响不容小觑。我们人体的血压调节机制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体位的快速改变。打个比方,人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当突然站起时,血压这台“调节器”要是没能及时跟上节奏调整,就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进而引发一系列让你难受的症状。
 
  在生活中,老年人、儿童以及身体较为虚弱的人群,是体位性低血压的高发人群。常见的症状包括头晕、耳鸣、眼前突然发黑,严重时甚至会短暂丧失意识,导致摔倒。这可不是小事,一旦摔倒,很可能引发骨折等更严重的身体损伤,尤其是对于骨质相对脆弱的老年人来说,后果不堪设想。
 
  华永平进一步表示,体位性低血压带来的症状,不仅影响日常生活的舒适度,还隐藏着严重的健康风险。因此,掌握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刻不容缓。
 
  从饮食方面入手,是预防和改善体位性低血压的重要一环。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盐和水分,一般建议每天饮用2000至2500mL的水,充足的水分和盐分能够维持身体的血容量。
 
  除了饮食,一些物理措施也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比如在休息时,不妨把下肢稍微抬高,促进血液回流;穿上弹力袜,给腿部施加一定压力,帮助血液更好地循环;还有双腿交叉站立或者进行拉手反张运动等,这些小方法都有助于改善低血压症状。
 
  另外,改变体位时的“慢动作”非常关键。从蹲位慢慢过渡到坐位,然后再缓缓站立起来,每个动作之间最好停顿一分钟左右,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体位变化。而且站立后,先别急着迈步行走,稍作停留,避免因为快速的体位变化而引发不适。特别是正在服用降压药的患者,一定要格外留意,千万不能让基础血压降得过低,否则站起后血压进一步下降,就容易出现问题。
 
  在治疗方面,中药和西药都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解决办法。像中药里的天王补心丸,它具有滋阴养心、补心安神的功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血压恢复。而西药左卡尼汀口服溶液,临床验证可以有效改善低血压症状。不过,在使用这些药物的时候,一定要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药物剂量和服用时间,不能自行增减药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或者带来不良反应。
 
  华永平还特别指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细节需要注意。保持营养均衡的饮食,每餐既不能吃得过饱,也不能饿着肚子,同时要做到滴酒不沾,这样才能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平时还要适度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长时间站立。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和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来说,站立时动作一定要格外缓慢,最好提前做一些简单的准备动作,比如先在床边坐一会儿,活动一下腿部,再慢慢起身。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高发时段——夜间起床。夜晚人体的血压本身就相对较低,再加上突然起床,体位快速变化,就更容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所以,尽量避免夜间如厕,如果实在有需要,起身时务必缓慢,不能着急。此外,日常生活中也要尽量避开大量出汗、热水浴、腹泻、感冒、饮酒等可能诱发体位性低血压的因素。
 
  最后,华永平提醒大家,如果你发现自己经常在变换体位后出现短暂头晕、眼前发黑等症状,不妨在家定期监测不同体位的血压情况。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发作还很频繁,那最好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必要时可能会开一些药物来帮助你缓解症状。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咨询电话:0798—8417450
 
健康科普:站起来头晕眼黑?警惕体位性低血压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