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 健康教育 >> 浏览文章

心力衰竭患者如何预防病情恶化?医生提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时间:2024年05月13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心力衰竭(HF)是由心脏泵血功能失常引起,导致心脏难以提供满足全身的基础代谢需要的血液,进而引发血液循环问题的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等疾病都可能诱发心力衰竭,70岁以上的老年人是高危群体。按照病变部位,可将心衰分为左心衰竭、右心衰竭和全心衰竭。“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包括呼吸困难、人体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等,加剧时还可能会出现肺部淤血、气促、胸闷、双下肢水肿、乏力和头晕等症状。”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邓婷婷说。
 
  心力衰竭的基本原理

  心脏是人体的血泵,每天日夜不停把富含养分和氧气的血液泵到人体各处。如果心脏功能发生异常,就会导致人体血液循环不充分,血液不能满足各器官组织代谢需要,也难以顺利地回流到心脏,这就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我国心衰患病率约为1%,随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邓婷婷介绍,左心负责输出充满养分和氧气的血液,通过血管系统输送到身体各处;右心则负责将带着二氧化碳等废物的血液输送回心脏。左心衰竭就是心脏送血功能出现障碍,导致带着氧气和养分的血液在我们的肺部堆积。因此,左心衰竭的表现多为肺淤血的相关症状。而右心衰竭则是由于人体各处的血液回流心脏出现障碍,在人的体内淤积,表现为体循环(如四肢、肝肾脑等)淤血。单纯左心衰竭和右心衰竭,都会导致另外一半心脏功能逐渐发生障碍,如不及时干预,有可能导致发生更为严重的全心衰竭,进而导致死亡。 
   
  心力衰竭是慢性、自发进展性疾病,病情会逐渐恶化,其死亡率高、预后不良。积极治疗可能引起心衰的基础心脏疾病,有利于延缓病情发展、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降低该疾病的死亡率。
   
  任何损伤心肌或影响心脏泵血的因素都会导致心力衰竭。心衰最常见病因为高血压和冠心病,还有瓣膜性疾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遗传性心肌病、糖尿病、甲亢等。心衰的诱发因素有感染、心律失常、劳累、体液负荷增加、原有心脏病恶化、用药不当等。
 
  心力衰竭的主要症状
     
  心力衰竭主要症状有哪些呢?邓婷婷介绍,首先是呼吸困难。心衰患者发病时会感觉上气不接下气,病情较轻的患者仅在体力活动后出现呼吸困难,休息后可缓解。严重的休息时也感到呼吸困难,甚至会在熟睡时突然憋醒,感到窒息,被迫坐起,咳嗽或者咳出粉红色泡沫痰。
     
  其次是乏力、疲倦、心慌、头晕等不适。这是由于心脏泵血不能满足各组织器官的需要引起。
     
  还有双下肢水肿、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这是由于血液不能顺利回流到心脏,导致心衰患者出现身体低垂部位(如双下肢)水肿,胃肠道淤血导致腹胀、食欲减退等情况。

  患者如未接受治疗或疗效不佳,心衰会逐步进行性加重,导致全身血液循环产生障碍、人体各组织器官血供不足,进而导致全身各器官的损害乃至坏死,如肾衰竭、肺淤血、四肢水肿等,最终发展成死亡。
   
  邓婷婷说,医学上对心脏功能的健康程度进行了四级分级,分别是I级:能随便活动(日常活动不受限);Ⅱ级:大动就犯病(体力活动时引起胸闷等不适);III级:小动都犯病(一般活动时);Ⅳ级:不动也犯病(休息时)。分级越高,症状越重,病情也就越危险,但I-Ⅳ级都有猝死的风险,不能因为分级不高就掉以轻心。

  心力衰竭的治疗
   
  心衰的病因不同,其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对引发心衰的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应尽早治疗,控制心脏部位的感染,改善心率,减轻心脏负荷等。而在日常生活中,要促使患者养成有益于心脏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高盐、高脂肪食物。
   
  对于病情严重的心衰患者,应根据GDMT维持和优化治疗,ARNI或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这四类药,被称为心衰治疗的“新四联”。另外,还有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维利西胍、伊伐布雷定等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及并发症情况来调整用药,绝对不能擅自停药。

  此外,还可以借助心脏起搏器、植入除颤器等医疗器械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或直接进行心脏移植。
 
  心力衰竭患者小贴士
     
  一天之内体重增加1公斤或一周之内增加2.5公斤;气短;下肢水肿甚至全身浮肿;一直感觉疲惫,甚至不能进行正常活动;胃部胀满感;平卧时呼吸困难;频繁咳嗽或咳粉红色泡沫痰等症状出现时,应立即就医。
     
  应限制心衰患者参加体力劳动,较严重的患者应尽量卧床休息治疗,待心功能改善后方可下床活动,以免产生下肢血栓或肺部感染。患有心衰或关联疾病的育龄妇女,应采取避孕措施。心衰患者应终身服药,绝对不可自行停药,以免病情反复,导致多次住院、疾病加剧甚至死亡。同时,应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钠盐摄入以避免水钠潴留,低脂饮食、避免就餐过饱以控制体重。戒烟,避免过量饮酒,适当锻炼。保证充足睡眠、保持良好情绪,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从而降低心衰发作的风险。
得了心衰也不用害怕,要保持信心和希望。邓婷婷提示,只要坚持系统、规范地治疗,心衰患者是可以正常工作和生活的。(文/邓婷婷)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咨询电话:0798——8417450
 
心力衰竭患者如何预防病情恶化?医生提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力衰竭患者如何预防病情恶化?医生提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心力衰竭患者如何预防病情恶化?医生提醒: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