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 健康教育 >> 浏览文章

【健康科普】警惕心房颤动带来的危害 医生提醒:做好预防很重要

时间:2024年03月21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心脏就像人体的“发动机”,由于日夜不停地辛苦工作,“发动机”有时也会出现故障,心房颤动就是心脏常见的“故障”之一。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余波提醒,如果莫名其妙出现心跳加速,而且心跳没有规律,并伴有心慌,这时你就该高度警惕了,这可能是心房颤动发作的迹象。

  什么是心房颤动? 

  健康人心脏的跳动是从心脏指挥官窦房结开始的,窦房结可自动发出节律整齐的指令,指令依次通过心脏传导系统传导到心脏的各个角落,使整个心脏按顺序规律协调地收缩和舒张,从而保证心脏的泵血功能正常,这种正常的心脏节律称为窦性心律。

  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是以快速,无序的心房跳动为特征。通俗来说就是心房跳得不规律了,心房(主要是左心房)乱发指令,导致心房各部分的心肌“各自为政”,杂乱无章地自行收缩,进而可能影响整个心脏的正常跳动。心房颤动时,心室率可达到100—160次分,且节律绝对不整齐。

  余波介绍,心房颤动的临床呈多样化,大多数患者有心悸、胸闷、疲乏、乏力等症状,也有特殊的,表现头晕、眼花、黑蒙晕厥,更有特殊的是无明显症状, 他们大多是在发生脑卒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时才被发现患有心房颤动。

  据了解,目前我国心房颤动患者已近1000万人, 65岁以后发病率开始显著增加,75岁以后发病率能达到10%。很大比例的心房颤动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在发现后已延误了最佳治疗阶段,因此,心房颤动被称作为威胁健康的“隐形杀手”。余波建议,65岁以上老年人应该常规筛查心房颤动。对于那些有危险因素,又有明显心律不齐、头晕、阵发性心慌、气促等症状的患者,更应该及时在症状发作时到医院就诊。

  心房颤动的危害

  心房颤动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会导致血栓形成与脑卒中的发生、加重痴呆风险等危害。

  血栓形成与脑卒中。脑卒中是人们常说的中风,是心房颤动最严重的危害。心房颤动时,由于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如果血栓脱落则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从而导致脑栓塞(中风、偏瘫)、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发生率为正常人的5倍左右。

  加重痴呆风险。心房颤动通过血栓阻塞脑血管,直接损伤脑神经或者通过减少心脏血液搏出量,减少脑血流,使脑神经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引发痴呆。心房颤动患者的痴呆风险较常人增加2倍。
   
  导致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患者心力衰竭的概率是正常人的3.4倍,长期心房颤动会使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引发心力衰竭,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心房颤动患者产生心悸、呼吸困难、乏力,降低运动耐量,承受的精神和物质负担,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
    
  可防可治,注意这些高危因素

  心房颤动的诊断依据包括病史和体格检查以及心电图检查。首先可以了解一下患者有没有胸痛、心悸等临床表现。其次可以通过体格检查患者是否有心律绝对不齐,脉搏比心跳慢等。如有上述现象,需要做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明确。对初次确诊心房颤动后,还需要对心房颤动患者进一步评估,包括判断心房颤动的类型,明确病因,寻找与心房颤动有关的心脏和心脏以外的因素。

  “总体来说,房颤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余波说,注意控制这些高危因素,改良生活方式,可以预防房颤的发生。

  控制好原发病。如高血压患者要尽早积极控制血压水平,并时常监测使血压达正常水平。冠心病患者要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水平等因素,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心衰患者要积极控制心衰,防止心衰复发加重,防止心脏进一步扩大。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熬夜,要积极地控制体重,避免鼾症发生。

  若已经确诊房颤,患者则要积极配合治疗。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控制心室率以及预防房颤的血栓栓塞或卒中并发症。非药物治疗包括电复律(转复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治疗和外科迷宫手术、左心耳封堵治疗等。

  余波介绍,目前主要的非药物治疗是射频消融治疗。经导管心脏射频消融术是微创介入手术,有创伤小,无需全身麻醉等优点。该术是将电极导管经静脉血管送入心房内,对心房内及肺静脉内异位的兴奋灶,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坏死,使得肺静脉内异位的兴奋灶无法传导出来,从而治疗心房颤动的一种介入性技术。射频电流损伤范围较小,因此不会对机体造成危害。目前阵发性心房颤动消融的成功率可达80%以上。
避免这些治疗误区

  余波说,由于众人对心房颤动的认知不足,所以在其防治中存在着一些误区。
   
  误区一:心房颤动无需早期治疗:早期有些心房颤动的症状可能很轻,但其危害很大,严重的可能导致中风、心力衰竭,甚至死亡;心房颤动治疗越早,预后康复越好。

  误区二:心房颤动只能药物治疗:很多心房颤动患者首先选择药物治疗,常见药物有胺碘酮、倍他乐克等,这些药物达不到根治心房颤动的目的。而且长期应用副作用多。近几年,导管射频消融/冷冻球囊消融为心房颤动的根治带来了很好前景。
   
  误区三:老年人心房颤动采用导管消融术的风险高,安全性差:这是对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手术方式不了解造成的认识上的错误。导管消融是一种微创介入手术,不需全麻,只需要在局部麻醉下进行,皮肤切口小,无需缝合,术后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

【健康科普】警惕心房颤动带来的危害 医生提醒:做好预防很重要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