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 新闻动态 >> 浏览文章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多学科精诚协作,为患者构筑“生命通道”

时间:2023年11月07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近日,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联合CT室、介入室、心血管内科团队,再次完成2例复杂、高风险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下长期血透导管植入术。顺利开通有“生命通道”之称的透析通路,恢复正常透析,保障患者生命。
 
  柳阿姨(化名),60岁,维持性血透10年,透析时发现动静脉内瘘堵塞,为解决透析通路问题入院。杨阿姨“透龄”长,基础疾病较多,近期左上肢内瘘流量不畅,严重的透析不充分,短时间建立患者“生命通道”显得十分紧迫。
 
  患者既往有右颈内静脉导管植入并发右颈内静脉闭塞病史,医生紧急与CT室联系,对其血管进行进一步评估。CT室副主任技师叶水平立刻做好准备,及时完成血管三维重建,血管造影提示右颈内静脉堵塞,左上肢内瘘多发瘤样扩张伴全段血栓形成,评估手术效果差。拟选择左侧颈内静脉入路中心静脉长期血透导管植入。因为常规盲插往往导管位置不理想,甚至可能导致严重血管损伤、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经肾内科通路组讨论,决定在DSA引导下为患者实施长期血透导管植入术,在DSA透视引导下能更好地定位导管位置,做到精确插管。确定手术方案后,为确保安全,CT室副主任技师叶水平主动到介入室全程协助显像指导。经过肾内科、介入室、CT室多科协助,从入院CT重建到安全完成手术用时不到2小时。完美建立血透通路,术后及时血透清除造影剂及尿毒症毒素,以最短的时间,确保尿毒症病友得到安全及时诊疗。
 
  无独有偶,同样有着复杂通路问题的徐阿姨(化名),今年82岁高龄,维持血透10余年,右侧导管至右侧入路闭塞,左侧长期血透管6年后再次堵塞失功数天入肾内科求治。
 
  经CT血管重建,拟定拔除左侧血透管,同时原入路植入左侧长期血透管。术前经CT室、介入室、心内科等多科联合诊治,充分评估病情及术中可能并发症,在心内科团队术中监护下,在DSA下行左颈内静脉带卡夫带隧道血透管拔除及植入术。
 
  介入护士、CT室医生、肾内科、心内科医生均按照规范,有条不紊地进行操作。术中造影提示上腔静脉闭塞,侧枝形成至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
 
  拟拔除原血透管,股静脉植入长期血透管。正当行DSA下导管球囊扩张拔除导管中,突然,患者心电监护报警,提示心率过低。“不好,脉搏消失,需要急救”,医生突然喊道。危急时刻,在介入室外观察的护士汪玲、张慧在来不及穿铅衣的情况下,立刻冲进介入室内。放平患者,行心肺复苏,抽吸药液,“1、2、3、4……30”两位护士熟练地配合进行着标准的心肺复苏流程,一个循环结束后观察病人反应。“好了、好了,有心率了!”护士激动地说道。大家都松了一口气,随后严密监护患者,密切配合安全完成导管球囊扩张及拔除植入。精准为患者再次建立透析“生命通道”。
 
  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幕!正是有了医、护、技在手术过程中的通力协作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患者才能在与死神的赛跑中赢得最后的胜利。
 
  多年来,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团队,一直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不畏疑难、危重,多学科联合诊疗,及时规范为广大“肾友”,特别是危急重病人提供精准、高效、科学、安全的诊疗服务,得到广大肾友一致信赖。(文/肾内科:段云霞)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多学科精诚协作,为患者构筑“生命通道”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多学科精诚协作,为患者构筑“生命通道”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多学科精诚协作,为患者构筑“生命通道”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