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 新闻动态 >> 浏览文章
让透析“生命线”永不“减速”——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成功开展首例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中心静脉球囊扩张、带隧道带卡夫血透管植入术
时间:2022年09月09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近日,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团队在大内科副主任、血透室主任赖丽文和肾内科主任祝清秀的带领下应用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成功实施我市首例中心静脉球囊扩张、带隧道带卡夫血透管植入术,术后患者透析通路血流量良好。该技术的开展为肾脏替代治疗提供了血管通路,为血液透析患者“生命线”构筑了安全保障,标志着市三院肾内科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建立和介入手术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患者张先生,76岁,有尿毒症病史,规律性血液透析治疗已经10多年,近期因长期透析管路血流量不佳到市三院肾内科住院治疗,既往基础疾病居多,上肢血管基础差,无法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建立血管通路,为了减少医疗风险,针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赖丽文和祝清秀及其团队进行了充分的病情评估和术中应急预案分析准备。
“只有打通狭窄,恢复中心静脉畅通,才能解决患者的问题,并更换长期血透管,继续保持血透。”祝清秀说。
经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后,在DSA引导下和介入室团队的配合下,中心静脉球囊扩张术成功实施,扩张长期血透管使之与蛋白鞘分离,拔除原失功透析管,再扩张狭窄中心静脉,DSA下植入长期血透管末端至右心房,术后患者血管通路血流量良好。
此次手术用时2个小时,术口也较小,次日血流量即满足透析要求,看到这些惊喜的转变,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后的治疗效果都十分满意。
祝清秀介绍,血管通路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随着血液透析时间的延长,不少患者会出现血管资源枯竭及家庭经济的问题,无法行自体动静脉内瘘,人工血管内瘘手术,带隧道带卡夫血液透析导管通路成为很多患者最后的选择。其中很多患者因多次行中心静脉置管,导致中心静脉狭窄及透析导管周围纤维蛋白鞘形成,导致透析流量不足,患者透析不充分,甚至无法继续行透析治疗,需要重新置入透析导管。而球囊扩张成形术在原位更换血液透析导管过程中,不仅可以通过导管内球囊扩张解决原导管嵌顿无法拔除的问题,而且有效扩张了狭窄的中心静脉。
至此,景德镇首例DSA下中心静脉球囊扩张、带隧道带卡夫血透管植入术顺利完成,在中心静脉病变问题的解决方案里再添利器。为透析患者建立了良好的血管通路,重建了透析之路的“生命线”。
“目前我们团队开展的‘DSA引导下中心静脉球囊扩张、带隧道带卡夫血透管植入术’,这个手术是一个微创手术,它的好处是最大限度地保留我们血管通路的血管资源,可重复操作。有这个技术以后,患者的痛苦得以极大减轻,并且能够有效地延长患者透析通路的使用寿命,提高我们患者的生存率。”祝清秀说。
近年来,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积极开展各类新项目、新技术,在科研创新、专科技术以及医疗安全方面都处于景德镇地区领先水平。同时,科室医务人员也一直以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学习精神,以孜孜不倦、拼搏奋进的工作理念,以拳拳之心、奉献自我的工作态度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安全、先进的医疗服务。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肾内科咨询电话:0798—8410812,血透室咨询电话:0798—8417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