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 健康教育 >> 浏览文章
【健康科普】治疗原发性痛经,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有妙招!
时间:2022年04月25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什么是痛经
痛经是指妇女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每随月经周期而发,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多指子宫等器官无明显病变、生理上不通畅者,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未婚及已婚未育者。原发性痛经好发于青春少女时期。因此,高校女大学生是原发性痛经的主要人群,极大地影响了她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降低了她们的生活质量。
西医多采用药物治疗来缓解痛经,但长期使用药物不仅容易产生耐药性,会给患者身体带来众多副作用,治疗效果也欠佳。
中医认为引起痛经的原因包括“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指由于气滞、血瘀、寒凝等原因,导致子宫气血运行不畅,淤血滞留体内,引起疼痛。
“不荣则痛”——指由于气血虚弱或肝亏虚,导致精亏血少,子宫失于濡养,经血运行无力,引起疼痛。
因此,想要缓解痛经,就需要从病因出发,采用散瘀止痛或者调补气血的方式来调理。那么到底有哪些中医小妙招能帮助我们治疗痛经呢?
《单纯耳穴贴压》
越来越多的痛经患者开始注重中医的治疗,耳穴贴压在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也逐渐增多,充分认识耳穴贴压的治疗效果。
单纯耳穴贴压:耳穴贴压的刺激方法以王不留行籽贴压应用最广,通过刺激耳穴,可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能达到针刺的效果,且作用持久,能使气血运行畅通,从而达到调经止痛的效果,其治疗有效率为98.3%。常取神门、内分泌、皮质下、交感、内生殖器、盆腔、腹、肾等穴位。
耳穴贴敷压丸疗法,是中医耳针疗法的一部分。操作简便,适应广泛。耳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与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息息相关。人体内脏或躯体发病,往往在耳廓的相应部位出现压痛敏感,皮肤特异性改变和变形等反应。
参考这些现象不但可以诊断疾病,并通过刺激这些部位,可以治疗疾病。经反复验证,对原发性痛经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无副作用,依从性好,各年龄段患者均可使用。
《饮食疗法》
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痛经类型表现多样,往往需要对症下药,常用食疗包括:元胡山楂汤、干姜艾叶大枣汤、芪地煮鸡蛋、益母草汁。
《穴位疗法》
①按揉足三里(舒经活血,生发胃气)操作:用中指指腹垂直按压,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1-3分钟,坚持7天。
②点揉血海穴(促血液循环,缓小腹疼痛)操作:用大拇指指尖顺时针方向按揉,早晚各按1次,每次3-5分钟,坚持7天。
③点揉三阴交(散寒温经,活血化淤)操作:大拇指指尖垂直按压,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1-3分钟,坚持7天,三阴交穴对痛经有很好的止痛作用,痛经患者点按三阴交穴有迅速的止痛效果。
④点揉合谷穴(通经活经,镇静止痛)操作:大拇指指腹垂直按压合谷穴,每天按2-3次,每次1-3分钟,坚持7天。
⑤点揉子宫穴(调经养宫,调经理气)操作: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右执咸为最佳。
⑥揉太冲穴(养肝护肝,疏肝解郁)操作:用左手拇指指腹揉捻右太冲穴,有酸胀感为宜,1分钟后左右交换再揉1分钟。(如图所示↓,具体取穴和操作可来市三院中医科咨询)
《运动疗法》
运动能增强身体素质,使心情愉悦,有助于缓解痛经。但注意运动要适量,避免剧烈运动,中医的五禽戏能促使血脉流通、关节流利、气血通畅,所以经常练习对治疗和预防痛经都是有好处的。
《生活习惯》
1 、少食或不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2 、不熬夜,保证作息规律
3 、注重经期保暖,避免受寒
4 、少吃巧克力等经前少喝咖啡、茶、可乐
《对症选择中成药》
1、元胡止痛片:用于腹痛较重,小腹不适,胸满胁胀;
2、益母草颗粒:用于月经色暗有块,量或多或少,腹痛下坠 ;
3、艾附暖宫丸:用于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色紫黯 ;
4、四物汤颗粒:用于经期四肢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
另外,月经期心情愉悦很关键,经期出现的情绪上的不良变化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与经期雌激素突然变化、B-内啡肽经前期降低等有关。中医认为,肝主疏泄、精神抑郁、压力过重、人际关系紧张,容易导致情志失调,发生肝郁气滞,影响气血流畅而发生痛经,为避免痛经,要重视自身心理调节,放松心情,身心愉悦地面对经期来潮。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咨询电话:0798——8410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