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 新闻动态 >> 浏览文章

承生命之重 筑医者之心——记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方军

时间:2021年06月24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承生命之重 筑医者之心

承生命之重 筑医者之心

  作为一名感染性疾病防控战线上的“老兵”,他从1994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整整27年,期间经历非典、禽流感、流行性出血、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疫情;作为一名党龄17年的共产党员,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他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不畏风险、逆行而上,甘当疫情防控的幕后“狙击手”,与病毒赛跑、为生命守护,用无声而有力的引领,践行党员冲锋在前的誓言。他,就是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消化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方军。

  治病救人是最大理想

  1994年,从象牙塔到临床一线,方军始终在医学的天地里遨游,他分别在市三院的儿科、内二科、消化内科及感染性疾病科等科室工作,体会过医学世界的深奥复杂,也感受到从医之路的愉悦和艰辛。

  “当医生确实不轻松,但我发自内心热爱医生这份职业,因为生老病死是人的自然规律,能够在人生这个过程中,发挥自身专业所长,挽救更多美好的生命,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方军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从医路上,他始终扎根传染病防控救治最前线,在消化内科等有关疾病也颇有研究,擅长食管癌并恶性狭窄支架置入术、胃肠道早癌的精查及内镜下手术,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止血术、上消化道异物内镜下取出术,胃肠道各种良性肿瘤的内镜下切除术等以及病毒性肝炎、药物性损伤的肝病、酒精肝等各种肝病的治疗。他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一个又一个忙碌而充实的日夜。

  疫情面前  勇挑重担 这是党员的承诺 也是医者的初心

  风雨来时,顶天立地。这是党员的承诺,也是医者的初心。

  2003年防治非典时,方军还不是党员,只是一名住院医生,当时,他积极报名参加发热门诊工作,进行相应的培训之后,24小时坚守阵地,在进行相关的培训后,负责检查发热病人,筛查疑似病人等,确保接诊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第二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2020年初,48岁的方军再战“新冠”。作为感染性疾病科的老前辈,他义不容辞的带领全科医护人员战斗在防控疫情第一线,细化发热门诊诊疗流程、增设体温监测点、重新布置隔离病房,实行最严格的防控措施,严把入口关、医治关、扩散关。“我是医生,也是党员,这个时候不能害怕,只能冲锋。”方军如是说。

  此外,他还带领科室人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安排,下至社区、学校,给周边地区居民做核酸检测,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应急水平和规范处置能力,确保每一个操作细节准确到位,不出一丝纰漏。

  发挥专业所长  精准判断病情

  “原来听到‘癌’,人们就觉得要动大手术,但是只要发现的早,其实就有更好的治疗方法,但这就很考验医生的专业技能和心细程度了。”在方军看来,疾病重在防不在治,如果能够通过细微的变化发现病变,有时挽救的不仅是一条生命,更是一个家庭。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有天晚上,一位60多岁的患者因出现咳嗽、咯血等症状被紧急送至医院。住院期间经相关检查后,当班医生临床考虑为肺部感染,经治疗临床症状无缓解并有加重,请他查房指导治疗,他通过病史及体格检查综合分析判断病人的表现更像是急性左心衰,他立即请心内科华永平主任会诊并亲自将病人护送至心内科治疗,经过心内科吸氧、强心、利尿积极治疗后很快转危为安。“要精准判断病人病情,精准治疗,否则病情将被延误甚至危及生命。”

  采访中,方军告诉笔者,作为临床医生,他们对待每一位患者都是一视同仁的,他们最关注的是如何更好地救治患者,如何发挥专业所长和技术优势,让患者消除恐惧配合治疗,树立积极恢复的信心,康复出院后能够继续享受普通人的生活。

  一件白褂  一生坚守 用爱心与智慧给予患者力量

  一件白褂,一生坚守。行医路上,方军和他的团队从未有过懈怠,也不敢有一丝放松。

  除承担日常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之外,方军行医的脚步始终没有停下。他也深知,要想在学科建设上取得突破,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才优势,必须努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因此,他时刻提醒自己,在医疗、教学、科研、科室管理等日常工作中要竭尽全力,对年轻人才予以更多的提携和帮助。

  长期以来,市三院感染性疾病科承担各种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等各种传染病的诊治工作。尤其擅长各种病毒性肝炎的诊治,包括慢性乙肝、慢性丙肝的抗病毒治疗等诊治以及各种疑难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在传染病防治的主战场上,方军带领全科医护人员瞄准一流、同心协力,不仅用精湛的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还用爱心与智慧给予患者力量。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我们的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