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 >> 新闻动态 >> 浏览文章

儿童便血,警惕幼年性息肉病——市三医院消化内科成功为儿童切除巨大幼年性息肉

时间:2020年01月19日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儿童便血,警惕幼年性息肉病

  近日,市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成功为一名8岁儿童切除一例巨大幼年性息肉。
  说起息肉,大家都不会陌生,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改善及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胃肠道息肉已经成为成年人的常见疾病,那么儿童会不会存在胃肠道息肉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一种息肉就好发于青少年,叫幼年性息肉病。
  一名8岁的男童,反复便血半年余,偶尔还会发现肛门口可见肿物突出。为明确病因,患儿来到市三医院门诊消化内科诊室就医,行肛门检查后,不考虑痔疮或肛裂引起的出血,在医院完善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口18cm处可见一分叶状长蒂息肉(大小约3.5cm*2.8cm),表面充血发红,由于患者年龄小,肠腔相对狭窄、肠壁较薄,内镜下治疗存在较大风险,经过充分论证,消化内科杨力主任为其实施内镜下尼龙绳结扎+圈套器高频电切术,成功切除了肠息肉。患者术中、术后无活动性出血等并发症,患儿病理诊断结果为幼年性息肉。
  杨力主任称,幼年性息肉病属于肠道错构瘤性息肉,90%以上发生在儿童,成人亦可发病。小儿幼年性息肉是小儿下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多为单发,且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但亦有多发、位于近端大肠者。无痛性血便是其主要表现:大便反复带血,少数病例便后息肉可突然脱落而大出血;高位的大息肉可因肠蠕动受阻或蒂柄牵引肠壁,而引起腹痛甚至肠套叠;低位的息肉排便时可将息肉推出肛门外,可见肛门处一红色圆形肿块,如不及时将其送回,可发生嵌顿坏死。
  因此,市三院消化内科团队呼吁广大青少年也要警惕幼年性息肉病的发生,若出现便血等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及时行胃肠镜检查。
 
 
 
  
                                                                      
 

景德镇市第三人民医院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扫一扫
关注我们的微信号